第十四届中国血管论坛CEC 2022大会期间,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李震教授与各位专家同道分享讨论了《基于指南的椎动脉开口狭窄干预指征与术式选择》欢迎观看



[椎动脉与锁骨下动脉]专场

演讲题目:

《基于指南的椎动脉开口狭窄

干预指征与术式选择》

演讲嘉宾:

李震教授

单位: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颅外椎动脉狭窄




01

概述

椎动脉(Vertebral Artery,VA)开口部狭窄临床较为常见,脑干、小脑及大脑枕叶由VA供血。后循环相关的死亡率为20-30%,明显高于前循环。与前循环相比,症状复杂多变。药物、开放和腔内治疗证据有限,干预指证不明确。

02

病因

动脉粥样硬化、外伤、纤维肌性发育不良、大动脉炎、夹层、外压狭窄

03

缺血机制

低灌注 很少导致梗死,常是短暂症状,反复发作。常见双侧病变,颅内代偿不良,注意椎动脉窃血的原因;V1段狭窄导致的VB血流动力学紊乱是症状发生的常见原因

栓塞 导致的缺血更危险




影像学诊断




疑似椎基底动脉缺血者,推荐CTA或MRA作为首选血管成像方式(IB)

  • 不推荐诊断性血管造影

  • CEMRA/CTA可有效的对整个VB系统进行成像,同时检测VA区域颅内外狭窄;疑似椎基底动脉缺血者,推荐CTA或MRA作为首选血管成像方式(IB)

  • DWI检测VB梗死,MRI比CT更敏感,尤其准备VA重建者,必须排除脑干小梗死灶

  • 多普勒可评估VA直径和流动方向,还可以诊断锁骨下动脉窃血状态



症状性椎动脉狭窄的鉴别诊断





精确评估患者症状及相关鉴别检查

01

需要鉴别的疾病

  • 过度使用降压药物或老年人体位性低血压(糖尿病者常见,支配静脉张力的交感神经功能减弱)

  • 心律失常、贫血、心源性栓塞

  • 脑部肿瘤、小脑退化或内耳疾病

  • 前循环缺血

  • 颈椎或关节骨刺的外源性压迫

  • 电解质紊乱、低血糖

02

相关检查

  • 神经内外科及心内科检查

  • 24H动态心电图

  • 药物应用评估

  • 电解质血清检测

  • 甲状腺功能检查

  • 听力、耳鼻喉MRI

  • 起搏器状态检测

03

椎动脉狭窄相关症状

  • 视力丧失或模糊,偏盲

  • 复视、上睑下垂

  • 眩晕,常伴其他脑干症状

  • 急性神经性听力损失

  • 构音障碍(颈动脉缺血)

  • 吞咽困难(颈动脉缺血)

  • 发声困难,言语障碍

  • 双侧面部或肢体无力/麻木

  • 共济失调

常见症状

头晕(47%)、单侧肢体无力(41%)、构音障碍(31%)、头痛(28%)和恶心/呕吐(27%)

转头时出现眩晕或头晕,不建议诊断为椎基底动脉缺血(Ⅲ C)




治疗




01

无症状椎动脉狭窄的治疗建议

在SMART注册研究中,3717名动脉粥样硬化疾病患者队列中,无症状>50%的VA狭窄占7.6%,年卒中风险仅为0.2%

最佳药物治疗(BMT)

没有随机对照试验评估抗血小板药物、抗凝、他汀类药物或抗高血压治疗,对无症状VA狭窄患者的影响,建议采用与无症状颈动脉狭窄患者相同的BMT。影像学显示不稳定斑块时推荐他汀(LDL<1.8mmol/L),抗板后仍有TIA发作者应考虑小剂量抗凝

筛查无症状VA疾病

没有随机对照试验评估VA筛查,建议参照ACS,对高危因素者定期筛查,高风险斑块可考虑干预

无症状VA狭窄,不推荐开放或腔内治疗

(Ⅲ C)

02

症状性椎动脉狭窄血流重建治疗建议

SVS指南对VA近端狭窄且手术风险小的有症状患者,建议进行开放手术血运重建,缺乏VA支架置入术证据

2021年AHA指南对VA支架在症状者中的作用也未得到证实

这些研究结果不支持对症状性VA狭窄患者行常规腔内治疗,除非BMT治疗中症状复发

BMT治疗中,50-99%颅外VA狭窄合并复发性VB区域症状,可以考虑血运重建(Ⅱb B)

03

椎动脉狭窄腔内治疗的指征与思考

腔内干预指征的建议

  • 患者外科手术高危,放疗病史

  • 全脑缺血,无法直接行颈内动脉重建者

  • 椎动脉直径≥3.0mm,斑块较稳定

  • 椎动脉狭窄远端无明显迂曲

  • 部分迷走椎动脉(左6%,右最少见)

入路:93%股总动脉,3%肱动脉,5%桡动脉(国人左VI段与锁骨下动脉远端夹角是91.70±0.9右侧夹角是115.80±1.6适合经肱动脉入路

支架:BES在开口病变植入更精确,药物洗脱支架(DES)和裸金属支架(BMS)在技术成功和手术并发症方面无差异。BMS有更高的症状复发率(11.3%vs2.8%)和再干预率(19.2%vs4.8%)

脑保护装置:在VA干预中使用脑保护装置尚无明确证据

预扩张:尚无证据评估颅外VA支架预扩张相关的风险。如果支架不能通过VA狭窄处,则需要进行预扩张

04

椎动脉开口狭窄的支架选择

目前可用支架:肾动脉-球扩(强生、波科)、颅内-球扩BMS(Apollo)、冠脉-球扩DES(Firebird)、信利泰国产(Maurora 雷帕霉素涂层)

168名BMT患者中,122名颅外VA狭窄,46名颅内VA狭窄。在支架组中,64人有颅内VA狭窄,121人有颅外VA狭窄。平均年龄为66岁,80%为男性

与BMT相比,支架组围术期卒中/死亡发生率较高,颅内支架组更高(1%vs16%),5年时,支架组和BMT间的卒中率无差异


50-99%VA狭窄合并椎基底动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不推荐常规支架置入术(Ⅲ A)

VA支架置入,优先考虑药物洗脱支架而非金属裸支架(Ⅱa C)

05

椎动脉开口狭窄手术切口及术式选择

外科开放手术指征的建议

♦ 优势症状侧VA直径≤4.0mm

♦ 支架后再狭窄

♦ VA狭窄远端迂曲

♦ 影像证明VA不稳定斑块

术式选择的建议

♦ 椎动脉转位-CCA

♦ 椎动脉内膜切除原位吻合锁骨下动脉

♦ 椎动脉转位-锁骨下动脉

♦ 椎动脉狭窄远端-CCA隐静脉桥

♦ 椎动脉狭窄远端-锁骨下动脉隐静脉桥

♦ 椎动脉狭窄远端-ECA隐静脉桥

06

颈及椎动脉狭窄同期干预建议与考量

当椎动脉近端闭塞时,VA通常会在V3水平与枕动脉重建侧支循环,V4段很少发生粥样硬化

甲状颈干常也有侧支

颈和椎动脉狭窄共存者,不推荐同时进行颈和椎动脉血运重建(Ⅲ C)

07

椎动脉开口再狭窄的二次处理

VA的ISR危险因素包括颅内狭窄、钙化性狭窄、狭窄长度>10mm、支架直径太小、BMS、残余狭窄高、VA曲折、对侧VA闭塞、吸烟

  1. 一项多中心研究显示204名接受BMS,216名DES的VA支架置入术,12个月时的平均ISR率为26%,DES为18%,BMS为31%

  2. 2020年长海医院报道Apollo在VA颅外段,ISR为57.1%;2019年宣武医院报道325例VA颅外段患者中,ISR为44.7%

  3. 222例接受重复干预患者与BMT相比,1年中风/TIA率无显著差异,复发性再狭窄率为33%。仅接受球扩者ISR复发率较高(50%),再次支架者为22%

  4. 72例ISR≥70%(83%无症状)患者的多中心回顾性研究中,48例(67%)接受了再次支架(n=26)或球扩术(n=22),无并发症

  5. 单中心系列中,支架断裂率在1年、3年和5年分别为5%、15%和30%,但大多数是无症状的

BMT治疗下,支架植入后出现复发性VB症状的患者可考虑外科重建




随访建议




近端VA病变的开放重建术后,症状改善率高且再狭窄率低。在29名接受近端VA重建的患者中,仅2名出现复发性VB症状,1名再狭窄。VA支架有更高的ISR发生率。DUS对于诊断支架内再狭窄并不理想。VA支架术后的监测更困难。V1段干预后的监测,可在6和12个月及之后每年进行多普勒扫描

接受VA介入治疗的患者,不推荐血管造影行连续监测(Ⅲ B)

接受过VA开放或介入治疗的患者,可考虑行连续无创影像学监测(Ⅱb C)




点击观看视频


小结

BMT仍是无症状VA狭窄者的首选治疗方式,密切影像学随访


药物治疗中,VA狭窄者症状控制不良时应严格鉴别伴随疾病,明确血流重建指征,选择合适干预方式,强调同期BMT治疗


严格围术期管理,因为VA手术并发症风险很高

专家介绍



李震教授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管

与腔内血管外科主任

医学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

博士后导师

  • 河南省医学会血管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

  •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委员

  • 中国医师协会血管外科医师分会常委

  • 国家心血管病专家委员会血管外科委员会常委及质控专委会委员

  • 国际血管联盟肿瘤相关血管重建专委会主任委员

  •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血管医学专委会常委

  • 中国老年医学会周围血管疾病管理分会常委

  • 美国血管外科年鉴(AVS)及中华血管外科杂志编委及常务编委

  •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四项


END


欢迎把文章分享给更多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