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缘起
回望过去,CEC的诞生是应需而生,是应时而生。
上世纪90年代,整个外科朝着微创方向发展,血管外科也不例外,微创的血管腔内技术给血管外科的发展带来了革命性契机。
如何将行业的新技术、新概念快速传递给各个国家的医生?成为国内外专家的命题。
国际上,VIVA会议、LINC大会等区别于以往的,以手术直播等新颖形式进行学术传播的会议相继起航。
但当时国内的血管外科会议形式单调,专业培训紧缺,让血管微创技术的推广面临重重挑战,CEC的三位主席深深感受到,中国也需要开发好的平台,开启新的会议内容,以加速中国血管医生新知识、新理念的传播。
基于此,2008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三大中心,联合发起成立了首届中国血管论坛(CEC)。
中国血管外科加速前行的“车轮”开始滚滚向前……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时代的潮流浩浩汤汤。
15载春秋变幻,在15年这条岁月长河上,CEC和中国血管外科都发生了哪些变化?又有哪些耀眼的高光时刻?
02
CEC的15年: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初级医师学习的课堂,中级医师成长的阶梯,著名专家演讲的舞台,国际信息沟通的渠道,循证医学研究的起点。”
这五句话是CEC当时提出的口号,也是会议一直以来从未改变的办会初心,CEC在这条正确的道路上一路高歌前行。
15年数据回顾
时间持续,数据准确。
CEC15年的发展征程中,数据,最忠实地记录了其发展的每个足迹。
在办会规模上,从2008年600多位参会/注册人员,到2019年4000多名参会/注册人员,从早期不到1000人参会,到2019年超过6000人的参会规模。特别是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CEC没有停下前行的脚步,2021年和2022年采取线上的形式举行会议,分别获得了80万点击量和190万点击量的巨大成功;CEC授课嘉宾也从第一届的97位国内专家、3位外籍专家,到2021年、2022年超500位国内专家和41位外籍专家加入,最高时达到52位外籍专家分享学术内容,会议规模不断超越从前。
从国际合作看,15年来,CEC的“请进来”和“走出去”进行得有声有色。与VIVA、AVIA、NCVH、CX、ISEVS、ESVS、SVS、VEITH、LINC、SITE、AVF、DASy、JSVS等国际学术组织保持良好合作,尤其是与VEITH、LINC连续5届保持着非常密切的国际合作关系。同时,CEC也“走出去”参加了VEITH、LINC、VIVA、SVS、CX等国际学术组织的诸多学术交流,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强。
从学术讲题来看,CEC所涉及的学术范围也越来越广,主动脉、头臂动脉、下肢动脉、静脉、内脏动脉、透析通路等学术讲题都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除此之外,与血管相关的各种疾病都得到了关注和涉及。
手术演示,更是CEC不得不提的最重要的亮点之一。从2008年开始,CEC就进行了很多手术直播和录播,每年直播的手术数量没有低于过21台,手术录播数量没有低于过40台,在各个不同的领域都展示了血管外科专家的风采。
会议规模越来越大、国际合作越来越多、学术范围越来越广,CEC的主办单位也逐渐壮大,相继增加了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血管外科专业委员会、中国研究型医院协会血管医学专业委员会和北京博瑞血管健康公益基金会等学术组织。
15载时光,让CEC从最初的小规模会议,逐步发展成为全国乃至全球最具影响力的血管外科盛事之一,也不断丈量着中国血管外科事业和中国血管外科医生的创新发展力度。
15年进展汇总
相隔15年的时间长河,2008年的血管外科领域与现在可以说有了天壤之别。
左右滑动查看
2008年,还仅仅是关注常规的主动脉腔内技术,强调的是简单的适应症,颈内动脉也仅限于指南解读,下肢动脉还在关注所谓开通技术以及药物治疗,TASC分级还把三四级手术作为首选开刀这样的理念……
自此,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个台阶,CEC和中国血管外科的诊疗术式与治疗方式发生了重大更新和演变,改变了许许多多血管外科医生对知识的认识。
主动脉领域,从纯开放性手术,到与腔内治疗并重,直到现在全腔内治疗解决主动脉夹层或者主动脉瘤的探讨和全面应用已经成为现实;分支重建方式也从杂交手术到烟囱、潜望镜技术,再到自制开窗、分支支架,以及定制支架,甚至模块式分支支架,发生了系统性、革命性改变。
颈动脉领域,从CAS为主,到CEA和CAS并重,再到现在更多关注综合最佳药物治疗以及TCAR理念的引入,治疗方式一再变化。
下肢动脉领域,从早期单纯的球囊扩张,到一期支架植入,再到药涂球囊(leave nothing behind);从普通球囊到减容设备,再到特殊球囊,治疗理念和血管准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支架也从激光雕刻金属裸支架到覆膜支架、编织支架、药物涂层支架、可降解支架等一系列演变。
静脉疾病领域,静脉曲张由开放手术转向微创治疗;深静脉血栓从抗凝药物更新换代,到机械取栓和导管消栓并行;新一代髂股静脉专用支架改变了PTS的治疗方式。
2009、2010、2011……一个个新诊疗技术的带教、一款款新产品的应用、一项项研究结果的展示,可以说,15年来,CEC一直在追随整个中国乃至国际血管介入发展的步伐与脉络。
15年临床试验
左右滑动查看
在临床试验结果发布方面,15年来,CEC除2008年和2009年没有公布临床试验以外,以后历年都有众多国际和国内临床试验在此公布,每一年都有很多国内外临床试验的分享,特别是后面几年更多国产数据得以问世,大大丰富了国产产品在腔内治疗领域的地位。
15年,是一次次奋进坐标的维度,得益于中国大环境发展和血管外科事业蓬勃发展,CEC用更多新技术、新理念、新器械,改变了很多中国外科医生的命运,为中国的血管外科事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03
血管外科的15年:高歌猛进,方兴未艾
CEC的15年,也见证着中国血管外科事业发展的一路高歌猛进。
可以说,CEC既是中国血管外科发展的见证者,更是亲历者、参与者和贡献者,其走过的15年,也是中国血管外科事业发展最快的15年。
15年数据回顾
其中,医疗器械的创新,不仅是医疗技术进步的重要推动力,也是15年这个时间刻度上不可磨灭的深深一笔。
15年来,血管外科领域腔内耗材的进步有目共睹,有非常多国内外产品相继问世。
左右滑动查看
值得注意的是,从2014年以后,很多国产产品充斥着市场,增加了市场占有率,越来越多的国内耗材和产品为广大临床医生所用。
特别是最近三五年,大量国产产品的问世,极大丰富了产品选择,但同时也要看到,进口产品依然占据着市场主导地位,也确实在设计理念、耗材质量、全面性来讲,存在着目前不可超越的优势。
对于腔内耗材的未来,陈忠教授表示,进口产品如何更好地落地中国,更好地与中国市场相衔接,更好地接地气是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同时,对于国产产品怎么能够积极迎头赶上,能够追上国外同行的发展步伐和质量,也是必须要考虑的内容。
但所有产品最终是要为医生所应用,最终都是要惠及百姓,为大众健康做出应有的贡献,陈忠教授希望未来大家能够携手并进,共同创造市场的繁荣。
15年学术组织的成立
在时光的表盘上,总有一些值得纪念的事件,标注着推动发展“洪流”滚滚前行的核心内因。
一个个学术组织的成立,就是一次次进步最有力的证明。
15年来,血管外科一个个学术组织的成立,对于提升全国的学术水平、推动专业知识的传播、促进学科发展与创新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回溯时光,1993年,汪忠镐院士组织成立了全国第一个血管外科专业学术组织——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2014年,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血管外科专家委员会成立,这是我国血管外科专业第一个二级组织成立,标志着我国的血管外科领域正逐步向专业化、科学化、正规化迈进,自此以后,全国各个专业委员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2019年6月6日,中国医师协会成立血管外科医师分会,原隶属于外科医师分会下的三级血管外科组织蜕变为真正的二级分会;
2019年10月31日,中国医师协会血管外科医师分会成立12个三级学组;
2023年,将国内各组织机构相互联合,成立中国血管联盟。
在全国学术组织的相继成立的同时,地区学术组织水平也不断发展壮大。
从时间的坐标轴上看,2008年以前,各地方医学会血管外科专业委员会(分会)只有6个,医师协会血管外科专业委员会(分会)0个;2008年以后,各地方医学会血管外科专业委员会(分会)19个,医师协会血管外科专业委员会(分会)21个。同时,国内血管外科学术会议竞相出现,中国血管外科开始呈现百花齐放的盛况。
15年科学研究
在科学研究方面,在2008年,2015年,2016年,分别创立了《中国血管外科杂志》、《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中华血管外科杂志》三本血管外科专业杂志;共发表国内权威指南与共识20项,全面覆盖血管外科各亚专业领域。
SCI论文发表更是从无到有,截至2022年12月31日,中国血管外科共累计发表SCI论文4298篇。同时,众多专家也相继获得了国家级乃至省部级的各种奖项,以及众多专利和血管外科著作。
经历15年发展,中国血管外科方兴未艾,已经从踽踽独行到山花烂漫,现状形势一片大好。
十五载光阴弹指过,一路初心映芳华。
15年坚守奋进,CEC与中国血管外科扬帆笃行,终有回响,终得始终,铸就了现有的辉煌,应该承认,CEC是为中国血管外科事业贡献最大的学术会议之一。
未来, CEC希望与大家继续携手,共同推动血管外科事业的发展。
期盼CEC与中国血管外科的下一个十五年更加精彩!